上週筆者在文中提到,思捷(00330)選擇在重陽節宣布供股的故事,今次將盡抒己見。當讀者繼續閱讀本文的時候,不妨與筆者同步,假設在10月30日以9.6元買入1,000股思捷,成本為9,600元,這樣會更方便閱下理解。思捷供股,我對此存在三大幻想,幻想一,有人想攤薄某人的股權;幻想二,思捷往後將會不斷供股、合股、再供股;幻想三,思捷供股後股價大升一倍。
要分析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,理論上可將其業務完全分割,因此本篇文章只會從財技着手,業務留待其他專業人士分析。我向來沒有留意思捷股價表現,直至9月6日某大師在A報專欄率先爆料,指海通國際(00665)及中南證券在6月開始不斷增持思捷,這宗評論直接走進我的心坎處,因為有人竟然比港交所的股權披露更早披露有人在掃貨,消息倒是靈通。
據A報在9月12日的新聞報道,中南證券在6月18日之前,持有思捷5.2萬股,三個月內增持至1.78%或2,300萬股;海通證券在6月19日前只得200萬股或0.16%,至9月11日已升至9,525萬股或7.37%。大家不妨望望股價圖,思捷主席柯清輝在6月13日正式上任,當時股價正好從13.48跌至10.54元,從該日起至8月6日,股價一直企在約10元之下。海通證券前身為大福證券,正是周大福(01929)名譽主席彤叔的證券公司;柯大俠則在2009年與中南證券大股東莊友堅結緣,參與中策集團(00235)收購台灣南山人壽,當時彤叔與大劉亦有認購中策CB。
![]() |
●思捷主席柯清輝。 |
甚麼人最想搶思捷的股票?上文不就提過數次了嗎?幻想一。供與不供,對小弟而言,最大的考量來自思捷會否從此踏上妖股之路。若小弟以9,600元買入1,000股思捷,再以4,000元供500股,完成手續後應持有1,500股。若然思捷在供股後,股價大跌至4元,然後再宣布每兩股合成一股,合併後每一股供三股,每股供股價3元。
假設以上情節真的出現,小弟又照供,首次及第二次供股便用了10,750元。只要重覆使用上述招式,股東只有兩個後果,一,不斷夾錢以免股權被攤薄;二,終有一天一股不剩。如果思捷是隻正正經經的藍籌,出現上述情況的可能性非常低,不過思捷班底與中策相近,中策又與民豐(00279)相似,誰敢擔保思捷不會走歪路?幻想二。
喜訊!思捷股價最少上16元。2009年金融海嘯,獅子王以海嘯價28元供股,較當時股價56.95元折讓五成,供股比例非常折墮,每12股供5股,每手400股須供166股,若要在市場沽碎股,通常要用比市價低的價錢沽。撇除派息除淨因素,當年股價高見90元,較供股價高出兩倍,即使三年後的今天,滙豐仍企穩65元樓上,當年供股的散戶無得輸。新世界發展(00017)去年今日2供1,供股價5.68元,一年後股價高見13.2元,相比供股價高出1.32倍。
獅子王及新世界都是近年供股的大藍籌,如果思捷醒醒定定,大藍籌供股理論上贏多輸少。幻想三。思捷今次供股的目的,我猜想是海通國際及中南證券幕後的真正持貨者,想得到思捷的控制權,但現有股東又不願賣貨,因此才會出現這次供股。提起那分A報,該報的另一位專欄作家分別在10月24日及29日提及思捷的供股,更言之鑿鑿話會有新加坡主權基金入股。
嘩,連淡馬錫將會買貨的消息都知道,看來A報與中南的關係確實非比尋常。話說回頭,柯大俠始終是一個banker,banker都是做數字的人,不是做業務的人,所以思捷會炒是肯定的,到底是向上炒還是向下炒?既有新加坡主權基金入股,又有彤叔買起佐丹奴(00709)的概念,我的主觀願望,當然是向上炒。
Andriy C.
本欄逢週五刊出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