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療股手影多 BBI可吸納

●BBI業務包括DNA合成產品、基因工程服務及生命科學研究耗材等。

市場一直認為,香港於國慶假期欠缺北水將會調整,又認為於國慶假後有北水重來而會重上24,000點之上,可惜一再事與願違,再次反映今年大市非一般常識所能預測。現階段,應當從市值少而尚未炒作的細價股入手,例如是BBI生命科學(01035)。

10月11日,星期二。今年要估市,輸十次都難中一次,估升就跌,估調整就繼續升。本週二重陽節過後,恒指開市衝高213點,但最終倒跌302點,一來一回已是515點。坦白講,如果這次恒指回調至23,150點水平又回升的話,只能判斷仍然在高位整固,至少在美國總統大選之前,港股還能支撐一下。

上週提到的美麗華酒店(00071),其股價在16元水平整固,無貨在手的朋友應採取「吸納」的投資方式,畢竟其走勢還是比較緩慢的。另一隻值得繼續收集的股份為永勝醫療(01612),筆者早於8月底時推介,目前股價較推介前0.93元已升了15%,但仍遠未到價。

永勝首站見1.32元

截至今年6月底止,永勝半年營業額增加6.4%至2.38億元,純利減少44.9%至1,213.8萬元。值得注意的是,中期業績包含了一筆約1,710萬元的一次性上市開支,因此永勝半年實際純利應較去年同期增加32.8%至2,923.8萬元。以此推算的話,其全年純利將為5,847.6萬元,預測每股盈利(EPS)約0.092元,現價1.07元相當於2016年預測市盈率(P/E)約11.7倍。

目前於香港上市而從事醫療器械相關股份,包括普華和順(01358)華熙生物科技(00963)先健科技(01302)微創醫療(00853)威高股份(01066),今年平均P/E約20倍。以市值計,普華和順也有41億元,如此看來,推算永勝明年純利增長兩成,並予其2017年預測P/E約12倍計,其目標價為1.32元,惟市值亦只得8.42億元而已。

到底醫療、醫藥股是否已經見底,看來還需要看看第三季度的表現,但未知大家有否留意,中國中藥(00570)從今年3月至5月不斷回購(現在來看可是低位啊!),並已連續兩次發盈喜;微創醫療則於今年6月及9月分別以行使價3.85元及4.95元授出70萬股和75萬股,而承授人悉數為街外人。再來看看筆者於年初推介的金斯瑞生物科技(01548),此股近日不斷創出上市後新高,早已超出筆者的目標價。

然而,金斯瑞於上市後不足一年內,已先後於6月22日及9月23日授出購股權,兩次分別以行使價1.204元及2.406元授出847.8萬股及1,230萬股,而承授人悉數為街外人。如無估錯,持有金斯瑞8,300萬股的基礎投資者Commotra Company將於不日清貨,投資者不妨於完成配售後吸納,相信屆時金斯瑞於技術上將展開新一輪升浪,直搗5元。

BBI營造圓底走勢

與金斯瑞業務性質相若,但更為實在與防守性更高的同類股份,就是BBI生命科學(01035)。BBI四大業務分別為DNA合成產品、基因工程服務、生命科學研究耗材與蛋白質和抗體相關產品及服務,截至今年6月底止,中期收益增長24.6%至1.64億元人民幣,純利上升35%至2,873.3萬元人民幣,EPS 0.053元人民幣。預測BBI今年EPS折合0.123港元,以現價1.82元計,預測P/E約14.8倍,目前市值則為10億元。

BBI於2014年12月30日上市,當時上市價為1.75元,兩年後的今天,其股價變動不大,但要留意,於上市後並持有BBI約15.79%或8,284.1萬股至今的Qiming Venture Partners,會否於今年底過後套現減持,若然要離場的話,股價又要炒高才能散貨。看圖炒股,目前BBI正營造一個圓底走勢,投資者不妨於1.6元水平小注吸納,首站先以2.5元作目標,如故事發展順利,要重上5元也不為過,屆時市值才50億元而已。
BBI生命科學(01035)半年股價圖
10月12日收報:1.78元
已發行股數:5.77億股
市值:91.97億元
52週高低位:2.65 - 1.08元

【景揚觀天下
在剛過去的重陽節假期,內地多個地方推出限購令為樓市降溫,表面上看來為樓市降溫,但實際上限購、限貸等行為,形式大於一切,房價不會因此而回落。舉個例子,你要限制一個年輕人別看A片,把互聯網呀、APN、VPN甚麼的都封掉,難道就真的能阻止年輕人看A片?不會的,這只會讓年輕人更想辦法翻牆。

無論是香港還是中國的房地產問題,短時間內不太可能有治本之道,本週反而想談談另一個大家不太留意的話題,就是網約車(香港稱為白牌車)。早前內地通過滴滴出行收購Uber中國,兩大巨頭合併之後,大家一直都在想後面會怎樣發展,結果在重陽節終於有答案。內地多個城市連出四個辣招玩殘網約車,當中包括北上廣深部分地方要求司機要本地戶籍,車輛為本地車輛。

北上廣深不少外省人士,單是這個條款,不少外省人可以即時下崗;第二,車輛需符合足夠舒適性,在車長及車寬上均有要求,用意就是要把小車司機趕走;第三,每輛網約車需購買指定衛星導航系統,以確保雙方安全,而司機不可能出老千接「幽靈單」,看上去很合理,但實際上做一個Apps,再加上GPS定位就夠了,這是加重營運者的成本。

最後,網約車司機要考試。筆者看來,上述四點看上去是要規範整個行業,實際上卻是在競爭市場中走回頭路。當成為網約車的營運成本拉高,客觀條件收窄,那麼網約車的數目必定大減,價格都是看供求關係,大家認為隨之而來的車資是上升,還是下降?香港就Uber司機涉非法經營出租車案進入最後直路,網約車在香港何去何從,筆者拭目以待。

13 Oct 2016

Comments